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了解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别,为控制其药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发现,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在0.20%~2.13%之间,分别鉴定出24~40个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挥发油含量和其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别,文献报道的某些有效成分如莪术酮、莪术二酮、莪术醇和表莪术酮在某些供试品中未检测到.实验中10个供试品药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44.57%~88.65%)明显高于单萜类化合物的百分含量(1.63%~26.69%).
推荐文章
3种鼠尾草属植物有效成分分析
鼠尾草
毛状根
有效成分
HPLC
山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山姜属
植物
化学成分
几个姜黄品种有效成分及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
姜黄品种
姜黄素
姜黄挥发油
含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姜科姜黄属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
来源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郁金 莪术 姜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7.63|Q949.718.33|R282.6
字数 30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57.2004.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霞 11 195 7.0 11.0
2 李章万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56 630 14.0 23.0
3 周欣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38 275 8.0 16.0
5 柴立 10 230 6.0 10.0
8 王道平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3 56 1.0 3.0
9 梁光义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3 56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29)
二级引证文献  (26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2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2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3(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4(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6(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9(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郁金
莪术
姜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测试学报
月刊
1004-4957
44-1318/TH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46-10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25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