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以2-氨基苯并噻唑为配体的一维银(Ⅰ)配位聚合物[Ag(C7H6N2S)(NO3)]∞(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分子式为C7H6AgN3O3S,Mr=320.08,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0.683 4(1)nm,b=1.541 6(2)nm,c=0.906 9(1)nm,β=90.05(1)°,Z=4,Dc=2.225 Mg/m3,V=0.955 4(2)nm3,F(000)=624,R1=0.036 2,wR2=0.070 2(I>2σ(I)).在化合物1中2-氨基苯并噻唑通过噻唑N与Ag(Ⅰ)配位,NO3-利用2个O原子桥连相临的Ag(Ⅰ)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在5.0×10-1~6.25×10-2g/mL质量浓度范围内(DMSO为溶剂)配体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
推荐文章
新型2-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脂肪酸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苯并[d]异噻唑-3(2H)-酮
取代反应
合成
抑菌活性
新型2-[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2-氨基苯硫酚
苯并噻唑
合成
生物活性
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
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
结构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氨基苯并噻唑合硝酸银(Ⅰ)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银(Ⅰ)配合物 氨基苯并噻唑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年,卷(期) 2005,(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0-7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14
字数 31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18.2005.07.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郁开北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93 707 14.0 20.0
2 徐庆 82 1058 18.0 30.0
3 梁宏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00 2301 25.0 46.0
4 陈振锋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3 410 11.0 18.0
5 石少明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8 65 5.0 8.0
6 章明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 38 4.0 5.0
7 黄凌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11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6)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Ⅰ)配合物
氨基苯并噻唑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