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辽宁省西部地区张家口组是在近几年来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和建立的,主要分布于金岭寺-羊山盆地的东缘、北票盆地西缘、四家子-铁营子盆地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东缘,呈北东向沿断裂带分布.岩性为一套偏酸、偏碱性的火山岩,以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凝灰岩为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侏罗世土城子组之上,其上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形成于挤压造山与伸展构造的过渡环境,是古亚洲构造域压性体制与滨太平洋活动带张性体制构造转换阶段的产物.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
推荐文章
冀北晚侏罗世张家口组段的划分
冀北
张家口组
相序
岩石组合
岩性段
张家口北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建议初探
矿产资源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张家口地区褐鳞蘑菇栽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褐鳞蘑菇
病虫害
防治方法
张家口坝上地区幼林抚育关键技术浅析
张家口
坝上地区
幼林抚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西地区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与资源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张家口组 晚侏罗世 挤压造山与伸展构造的过渡环境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250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34.52
字数 59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947.2005.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万德 9 21 3.0 4.0
2 王忠江 15 22 3.0 3.0
3 黄志安 3 22 3.0 3.0
4 杨雅军 4 37 3.0 4.0
5 潘玉启 4 22 3.0 4.0
6 刘文海 4 19 2.0 4.0
7 单学东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8)
共引文献  (22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辽西地区
张家口组
晚侏罗世
挤压造山与伸展构造的过渡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与资源
双月刊
1671-1947
21-1458/P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80号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9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2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