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酸蚀方法处理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中的硬化牙本质,比较其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15颗因牙周病拔除具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天然前磨牙作为实验组,同时选用15颗拔除的冠根完好的前磨牙,人工机械预备牙颈部楔状缺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15%磷酸处理30 s、35%磷酸处理15 s、自酸蚀处理剂Adper Prompt L-Pop处理15 s.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硬化牙本质的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内可见柱状的矿化结晶体.3种酸蚀处理均不能去除牙本质小管内的硬化结晶体.结论硬化牙本质的表面结构与正常牙本质存在差异,其牙本质小管内堵塞的矿化结晶体可能对黏接产生影响.自酸蚀处理剂Adper Prompt L-Pop的酸蚀脱矿能力低于15%和35%的磷酸.
推荐文章
酸蚀时间对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的影响
牙本质粘接剂
显微镜检查,电子,扫描
酸蚀,牙
酸蚀时间
碳化二亚胺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
碳化二亚胺类
交联试剂
牙本质
牙黏合
微拉伸强度
不同浓度的碳二亚胺乙醇溶液处理对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酸蚀,牙
剪切强度
牙粘接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种酸蚀方法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形态研究
来源期刊 口腔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牙本质黏接 全酸蚀 自酸蚀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3.1
字数 25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9872.2005.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海兰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71 911 19.0 25.0
2 谭建国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28 253 9.0 15.0
3 周丽晶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13 165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硬化牙本质
牙本质黏接
全酸蚀
自酸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医学
月刊
1003-9872
32-1255/R
大16开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28-7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85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93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