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二醇/三(2, 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钇(Y(Oar)3)体系引发己内酯(CL)开环聚合, 得到分子量可控、双端羟基聚己内酯(PCL). 经过1H NMR和SEC分析表明聚合体系中有两种活性中心, 形成两种链结构, 二醇/Y(Oar)3比值的增大有利于单钇活性中心的形成. 聚乙二醇(PEG)/Y(Oar)3引发体系中只有一种活性中心, 可以制备CL和PEG的三嵌段共聚物(poly(CL-b-PEG-b-CL)). 以双端羟基PCL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聚合, 获得CL和DTC的三嵌段共聚物(poly(DTC-b-CL-b-DTC)).
推荐文章
CRH380B/CL型动车组高级修雨刷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CRH380B/CL型动车组
高级修
雨刷系统
常见问题
解决方案
纳米 CL-20的制备、表征和粉碎机理研究
材料科学
纳米CL-20
晶型
感度
粉碎机理
靶向Endoglin的CL-PEG-MnFe2O4探针构建及体外实验
细胞内皮糖蛋白
探针
内皮细胞
纳米胶束
铁浓度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制备聚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氯乙烯共聚物
聚合物
合成
悬浮系
聚氯乙烯
聚乙二醇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端羟基PCL,poly(CL-b-PEG-b-CL)和poly(DTC-b-CL-b-DTC)的制备及聚合机理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B辑:化学 学科
关键词 双端羟基PCL DTC 大分子引发剂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10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34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9240.2005.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之荃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 89 1092 19.0 28.0
2 陈伟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 142 830 15.0 23.0
3 凌君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 9 3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端羟基PCL DTC 大分子引发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化学)
月刊
1674-7224
11-5838/O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003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