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线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工作原理中的关键参数,它使得图像对之间有了相干性,同时也是导致图像对相干性损失的一个根源.在数字高程模型(DEM)允许误差的条件下, 一定存在最优基线使得DEM精度最佳.最优基线使得InSAR工作在最佳状态,准确地估计它可以大大提高地形高度的测量精度.文中首先根据InSAR测高成像几何关系和回波的信号谱分析了基线的存在引起的两方面影响,从而论证了最优基线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之上,从目标高度估计方差着手,对于平坦地区或坡度一定的地形,建立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最优基线模型,并利用ERS-1/2干涉数据实验论证了该模型,最后讨论了一些系统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最优基线的影响.
推荐文章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模型
地球同步轨道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形变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地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地面形变监测
永久散射点(PS)
地质灾害
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差分干涉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
斜视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逆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相位缠绕
特显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最优基线模型
来源期刊 现代雷达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最优基线 目标高度估计方差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总体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N958
字数 18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859.2005.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德宝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7 119 6.0 9.0
2 裴怀宁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6 54 5.0 6.0
3 郑芳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7 6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最优基线
目标高度估计方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雷达
月刊
1004-7859
32-1353/TN
大16开
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
28-28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9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27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