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只泌乳期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5)和实验组(n=15),产后72 h分别用灭菌生理盐水(PSS)和不同剂量(5、10和50μg)的大肠杆菌(Eschericbia coli)内毒素经乳头管灌注到大鼠第4对(腹部)乳腺内,灌注后24 h处死大鼠,取乳腺组织固定,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了血清及乳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型IgA(slgA)的含量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的活力变化.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灌注5和10 μg内毒素组的大鼠乳腺组织结构不清,但仍可辨认,腺泡腔内出现嗜中性粒白细胞:灌注50μg内毒素组的大鼠乳腺组织破坏得更为严重,乳腺组织结构消失,乳腺为大量密集嗜中性粒白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灌注50μg内毒素组大鼠乳腺组织中TNF-α和sIgA含量及NAGase活力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NAGase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灌注50μg内毒素组血清中sIg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乳头管灌注内毒素诱发大鼠实验型乳腺炎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乳头管灌注内毒素诱发大鼠实验性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鼠 乳腺炎 模型 内毒素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4-658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
字数 34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968.2005.05.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思湘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133 1407 20.0 27.0
2 陈伟华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131 1778 22.0 33.0
3 王艳玲 146 1533 22.0 32.0
4 钟凯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4 7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84)
二级引证文献  (127)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1(2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鼠
乳腺炎
模型
内毒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月刊
1674-7968
11-3342/S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2-36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03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