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构建IL-18的定点突变体,并研究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叠延伸剪接技术,在人白细胞介素18(IL-18)的cDNA序列中插入一个GGC序列,使IL-18第39位精氨酸和第40位天冬氨酸残基之间插入一个甘氨酸残基,从而构建了RGD模体.将此cDNA序列构建入表达质粒pPIC9K,并在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中得到高效表达.结果IL-18-RGD仍保存对PBMC诱导产生IFN-γ能力外,对ECV304细胞的增殖(IC50=7.80μmol/L)和对ECV304向Fn的黏附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野生型IL-18对ECV304细胞向Fn的黏附则没有作用.结论与野生型IL-18相比,IL-18-RGD增加了抗血管生成作用,从而增强其抗肿瘤能力.
推荐文章
抗IL-18单克隆抗体的标记
辣根过氧化物酶
单克隆抗体
IL-18
标记
人IL-18突变体D134R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白细胞介素18
定点突变
干扰素-γ
核因子-κB
小麦扬麦 18 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变异分析
辐射诱变
高能混合粒子场
小麦
突变体库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结合蛋白a亚群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白介素18(IL-18)插入突变体抗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药品评价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8 RGD模体 毕赤酵母 ECV304细胞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0-345
页数 6页 分类号 Q71
字数 42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809.2005.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秀云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47 355 12.0 17.0
2 任凤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30 252 7.0 15.0
3 赵宝昌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40 199 6.0 12.0
4 赵春艳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44 203 8.0 13.0
5 卢忠民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白细胞介素18
RGD模体
毕赤酵母
ECV304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品评价
半月刊
1672-2809
36-1259/R
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叠山路511原省政协大楼10楼1005
44-53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9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59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