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比心房快速起搏(ATP)与心室快速起搏(VTP)诱发心房颤动(AF)起搏模型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探讨其(特别是VTP模型)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AF发生维持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和VTP组.采用Burst刺激诱发AF,心房有效不应期(ERP)采用S1S2法,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Mallory三色法染色并测定纤维化百分比.结果VTP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ATP组与VTP组AF诱发率、持续性AF诱发率均明显增加,AF持续时间明显延长,ATP组ERP显著缩短且频率自适应性几乎消失,AF持续时间与ERP呈密切负相关.VTP组与对照组ERP及其频率自适应性无明显变化,但VTP组左右心房明显扩大,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AF持续时间和左心房收缩面积及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ATP模型的AF发生、维持主要与电重构有关,VTP模型导致CHF时AF发生、维持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心房扩大及心房纤维化等结构性重构.
推荐文章
心房颤动病人的护理进展
心房颤动
药物转复
直流电复律
射频消融术
护理
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心房颤动/机制
病因
病机
进展
白介素17在心房颤动模型大鼠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心房颤动
白介素17
辅助性T细胞17
纤维化
大鼠
实验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不同起搏模型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比较
来源期刊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充血性 心脏起搏,人工 电生理学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6-40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75
字数 34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194.2005.04.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充血性
心脏起搏,人工
电生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4194
35-1192/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园路1号
34-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3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5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