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双坩埚提拉法(DCCZ)生长了各种不同成分的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并用腐蚀法观察了其电畴结构.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对未经极化处理晶体的电畴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当Li2O含量处于49.4mol%附近时,晶体z面电畴呈现特殊的三次对称反畴;当晶体中Li2O含量为49.7mol%时,晶体为完全单畴.本文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由顺电相向铁电相转变时,局部铁电畴的极性方向与该处沿z轴方向的温度梯度正负密切相关,z轴生长晶体时,由于相变发生所处位置离生长界面的距离受LiNbO3晶体计量比影响,所处温场固有温梯也随之不同,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不同成分晶体的电畴结构形成原因.最后讨论了控制铁电畴结构的工艺措施.
推荐文章
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畴结构研究
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
异常散射
畴结构
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各向畴形态的研究
近化学计量比
LiNbO3晶体
形貌
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的畴结构及完整性研究
居里温度
晶格常数
区域性单畴
回摆曲线
掺镁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的生长
LiNbO3晶体
近化学计量比
吸收光谱
畴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电畴结构观察和机理探讨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LiNbO3晶体 化学计量比 电畴结构 机理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8-1294
页数 7页 分类号 O79
字数 30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4X.2005.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尔畏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71 1736 25.0 41.0
2 陈建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38 446 13.0 20.0
3 郑燕青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30 1071 15.0 30.0
4 王绍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7 107 5.0 9.0
5 路治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5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LiNbO3晶体
化学计量比
电畴结构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