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SNAPTM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1~65岁,随机分为3组:SNAPTM组(S组)、BIS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设定诱导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浓度为4 ng/ml和3 μg/ml.术中丙泊酚浓度根据SNAP值(55)或BIS值(50)调节,对照组则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术毕前15 min调节SNAP值至0.5或BIS值至60.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SNAP或BIS的改变,并记录术毕停药后麻醉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S组和B组较C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S组为(4.3±1.2)mg/(kg·h),B组为(4.4±1.1)mg/(kg·h),C组为(6.7±1.1)mg/(kg·h)(P<0.001).S组和B组恢复期比C组明显缩短:其睁眼时间分别为(4.3±1.1)min、(4.5±2.8)min、(10.2±3.8)min;拔管时间分别为(9.6±1.3)min、(10.3±1.5)min、(15.5±1.8)min(P<0.001).3组术中MAP总体有下降趋势,但C组需升压药处理的病例(60%)多于S组(15%)和B组(20%)(P<0.01).结论SNAPTM和BIS一样都能有效地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缩短全麻后恢复时间,并能较好地提供合理的麻醉深度和稳定的循环功能.
推荐文章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门诊隆乳术中的应用
隆胸手术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比研究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NAPTM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6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448.2005.0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学兵 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38 475 13.0 21.0
2 佘守章 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120 1318 20.0 30.0
3 许立新 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51 406 12.0 18.0
4 刘继云 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14 130 6.0 11.0
5 闫焱 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15 157 7.0 12.0
6 涂学云 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3 4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电描记术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丙泊酚
瑞芬太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