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等温平台条件下利用标准加入法直接测定了高纯铟中的痕量杂质铅和砷.并对石墨炉加热程序中的干燥时间、灰化温度及原子化温度进行了优化,同时也考察了介质酸度的影响.本方法中铅和砷的特征质量分别为37.8 pg和40.7 pg,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分别为2.8%和2.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6%~95.4%和97.3%~105.0%,是测定高纯铟中杂质铅和砷的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
推荐文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钛酸钡中痕量硅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钛酸钡
离子交换分离-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铟中的痕量银
高纯铟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动物胶中痕量砷
动物胶中痕量的砷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条件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桦树茸中的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波消解
铅空心阴极灯
铅中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等温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铟中痕量杂质铅和砷
来源期刊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等温平台技术 高纯铟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295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14.51
字数 18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846.2005.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兴家 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9 229 9.0 13.0
2 李莹 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70 447 11.0 18.0
3 邢志强 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219 7.0 14.0
4 张冬梅 6 63 5.0 6.0
5 康平利 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41 349 11.0 17.0
6 谢颖 49 201 7.0 11.0
7 赵晓冬 7 2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等温平台技术
高纯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0-5846
21-1143/N
大16开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8-147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0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9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