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1日21时25分在山西省大同县的堡村、西团堡村一带,即39°57′N,113°52′E发生了Ms 5.6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余震.本文使用近场观测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部分余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的测定.野外观测时间是从1999年11月7日到11月18日,精确定位结果显示此次余震活动分布于近东西走向的六棱山北麓断裂和北东走向的大王隐伏断裂及北西走向团堡断裂交汇带上,地理位置在六棱山东段的秋林村至大王村段约10 km处.震源机制解的结果表明此部分余震的运动形态主要为倾滑断层.但是断层走向并不完全一致,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映了处于多个断层交汇处的复杂的构造应力状态.
推荐文章
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的活动断裂
地震定位
活动断断
大同盆地
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
余震序列
震源机制
区域构造应力场
震源区应力场
云南永胜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地震序列
联合反演
震源位置
速度结构
高速区
2000年姚安MS6.5地震3.0≤ML <5.0余震的地震矩张量反演
速度结构模型
地震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99年11月大同地震部分余震的定位及震源机制反演
来源期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 倾滑断层 断层交汇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5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15.3+3
字数 45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05.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春来 14 138 7.0 11.0
2 王培德 17 283 7.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7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
倾滑断层
断层交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双月刊
1003-3246
11-2327/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4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