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牙面菌斑生物膜特征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而牙冠严重龋坏的龋齿5颗、无龋损而极度松动的牙周炎患牙6颗及正畸原因拔除的健康牙4颗,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分析龈上、龈下及移行生态区的菌斑生物膜特征.结果龋齿、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的牙面均观察到细菌混合物组成的菌斑生物膜,健康牙菌斑生物膜以球菌为主,放线菌和短杆菌少量;龋齿牙的龋坏处为坏死组织和细菌,龋边缘及龈沟处的球菌和短杆菌较健康牙多;牙周炎患者牙菌斑生物膜的细菌种类多,在龈上、龈下移行处可见典型的玉米棒状菌斑或以杆菌为主的紧密附着菌斑,龈下可见球菌、杆菌、梭菌及螺旋体等构成的复杂菌斑.结论龋齿、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菌斑生物膜细菌组成、集聚秩序和立体结构不同,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细菌的附着、集聚、生长有关,也与局部病变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Er,Cr:YSGG激光对牙周炎患牙及健康牙根面的影响
Er,Cr:YSGG激光
牙周炎
牙骨质
粗糙度
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牙周炎
位点保存术
引导骨再生术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
牙周炎
巨细胞病毒
疱疹病毒4型,人
聚合酶链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龋齿、牙周炎患牙和健康牙的菌斑生物膜特征
来源期刊 口腔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菌斑生物膜 龋齿 牙周炎 扫描电镜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0.2
字数 16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9872.2005.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德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研究所 23 247 10.0 15.0
2 富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研究所 4 42 3.0 4.0
3 赵隽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研究所 4 53 3.0 4.0
4 叶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研究所 12 77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菌斑生物膜
龋齿
牙周炎
扫描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医学
月刊
1003-9872
32-1255/R
大16开
江苏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28-7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85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936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