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隐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熔融法制备隐丹参酮-PEG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差热分析、显微观察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及其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PVP及PEG固体分散体在45 min的溶出度分别达到原料药的9.7倍和7.5倍,固体分散体的DTA曲线中隐丹参酮的特征熔融峰消失.结论两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而PVP固体分散体比PEG固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溶出度.
推荐文章
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研究
隐丹参酮
固体分散体
减压干燥法
正交试验
体外溶出度
丹参中隐丹参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丹参
隐丹参酮
提取工艺
丹参中隐丹参酮的分离工艺研究
隐丹参酮
丹参
提取分离工艺
HPLC法测定益心通脉颗粒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益心通脉颗粒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HPLC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草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隐丹参酮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与质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9-84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3.3
字数 30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670.2005.06.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古练权 中山大学药学院 87 1222 20.0 31.0
2 陈宝 中山大学药学院 33 200 8.0 12.0
3 黄民 中山大学药学院 120 909 17.0 25.0
4 徐月红 中山大学药学院 71 620 15.0 21.0
5 刘培庆 中山大学药学院 102 650 14.0 20.0
6 罗昕 中山大学药学院 9 108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7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隐丹参酮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草药
半月刊
0253-2670
12-1108/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6-77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98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2246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