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注蒸汽热采区块中加密调整井电阻率显著降低的问题,应用沉积学原理及孔道迂曲度参数,分析热采过程中亲水大孔道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储集层电学性质的影响,以视电阻率构成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厚度及电阻率组合与视电阻率的关系.提出沉积作用导致的储集层多层次的非均质性以及高温蒸汽和热水沿高渗透条带的线性突破,是开发层段内电各向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普通分辨率的测井仪器对各向异性地层中低电阻率段的反应特别灵敏,致使水线突破后加密调整井的电阻率显著下降.认为虽然加密调整井储集层过低的电阻率不能反映其中真实的含油水情况,但是通过电阻率的变化研究蒸汽在储集层中线性突破的规律,对于深入评价油藏特征、及时调整开发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图4参11
推荐文章
微电阻率井周成像测井仪器常数研究
微电阻率井周成像测井
电极系数
钮扣电极
数值模拟
仪器常数
长庆油田H井区储层低电阻率成因机理分析
孔喉结构
束缚水饱和度
矿化度
低电阻率油层
稠油热采井小套管修套技术
稠油油田
热采井
套损
小套管
修复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稠油热采井电阻率显著降低的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大孔道 润湿性 迂曲度 电各向异性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油田开发与油藏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18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258
字数 29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5.02.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洪奇 50 640 15.0 23.0
2 刘卫东 64 557 13.0 21.0
3 杨春梅 7 155 6.0 7.0
7 张方礼 2 30 2.0 2.0
8 高祝军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稠油热采
大孔道
润湿性
迂曲度
电各向异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