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及意义.方法:活化FⅦ(R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法,FⅦ活性(FⅦc)测定采用凝血一期法,FⅦ总抗原(FⅦ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多态性分析用PCR-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60例FⅦ-3230/10 bp多态性检测发现5例0/10 bp多态性,未检出10/10 bp多态性.10 bp等位基因检出率为8%.在存在0/10 bp基因多态性的病例组的FⅦc,FⅦag比0/0 bp组明显减低.结论:FⅦ-323 0/10 bp多态性存在于中国的CHD患者中,它与CHD血浆FⅦc、FⅦag水平有关;患者10 bp等位基因是CHD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推荐文章
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冠心病
血瘀证
凝血因子Ⅶ
凝血因子Ⅶ活性
老年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冠心病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蛋白水平的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多态现象(遗传学) 基因
新疆不同民族冠心病患者eNOS基因894G/T多态性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心病患者凝血因子Ⅶ-3230/10 bp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来源期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凝血因子Ⅶ 基因多态性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冠心病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5-70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20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439.2005.1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春艳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血液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40 252 9.0 14.0
2 魏文宁 77 438 13.0 15.0
3 胡豫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血液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154 742 14.0 21.0
4 王华芳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血液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29 95 6.0 9.0
5 徐丹梅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血液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4 13 2.0 3.0
6 郑金娥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血液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 10 6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疾病
凝血因子Ⅶ
基因多态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月刊
1001-1439
42-1130/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38-12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73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84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