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本试验用3种非组培型转基因方法,即花粉介导、子房注射、萌动种胚法在玉米上转化bar基因,经大田筛选及PCR和PCR-Southern检测,证明均可获得转化植株.还分析了3种方法的转化机理,并通过转化率与操作简便程度的比较,认为花粉介导优于萌动种胚法,二者又优于子房注射法.
推荐文章
共转化法剔除转基因小麦中的bar基因
小麦
转基因
共转化
安全性
转基因玉米外源基因通过花粉漂移的频率和距离
转基因玉米
基因漂移
抗除草剂基因EPSPS
定性PCR
玉米基因枪转化受体材料的选择
玉米
基因枪
转化
受体材料
水稻转基因整合模式中外源基因的遗传规律
水稻(Oryza sativa L.)
cecropin B
bar
遗传
表达部分插入位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3种非组培转基因方法转化外源bar基因研究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非组培转化 花粉介导 子房注射 萌动种胚法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48-1653
页数 6页 分类号 Q785|S5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5.12.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101)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2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2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组培转化
花粉介导
子房注射
萌动种胚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