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应用AMMI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9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2个对照不育系(培矮64S,浙农大11S),在9个播期环境下花粉和种子育性的变化动态.从AMMI两维图可直观看到基因型与播期的交互模式,根据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IPCA1值和花粉育性平均值将不育系分成3个集团.第1集团是培矮64S(1)、浙大21S(10)和浙大22S(11),具有较低花粉育性平均值和较高IPCA1值,表明它们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且有较大的负向互作效应.第2集团是浙农大11S(2)、浙大4S(3)、浙大5S(4)、浙大7S(6)、浙大8S(7)和浙大9S(8),其花粉育性平均值和互作值相对较低,变动在0.013~0.276间,暗示花粉育性对播期敏感度低.第3集团是浙大6S(5)和浙大10S(9),花粉育性平均值高,互作效应大,该2个不育系尚有分离,且花粉育性对播期反映敏感度高.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不育系而言,基因型IPCA值大小主要反映它们对光周期和温度敏感性强弱.花粉和种子育性在基因型、播期及其互作效应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本文还提出利用育性相对稳定性的定量指标Di界定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分析表明,Di值与育种实践结果较为接近.基于AMMI模型的基因型主效应和互作效应分析可以明确划分不育系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并将水稻光敏型与温敏型不育系区分开,因而该模型可为不育系应用于种子生产提供信息和依据.
推荐文章
水稻CMS-WA育性的光温敏感性分析
水稻
野败型(WA)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
温光互作
育性
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
粳稻
光敏核不育
核质互作不育
基因
光敏核质互作不育
反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敏感部位
两用核不育系
Go543S
育性转换
敏感部位
冷水串灌
水稻CMS-WA育性对播栽温度敏感性分析
水稻
野败型
CMS
播栽温度
育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基因型与播期互作效应分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对光周期和温度的育性敏感性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水稻 AMMI模型 光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 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6-1592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5.1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庆中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 86 2472 28.0 47.0
2 陶华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 2 4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6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AMMI模型
光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
最大互作效应主成分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