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CO)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中性粒细胞(PMN)在肺内扣押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双大腿根部止血带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将动物置于含或不含0.025% CO的空气中.进行同样操作只是不造成肢体缺血的动物作为对照.在含5%CO2和0.025% CO+5%CO2的空气中应用肢体IR患者血清孵育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和PMN,对照细胞采用健康志愿者血清孵育.观察大鼠肺组织学、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PMN)数目及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检测PMVEC的 ICAM-1、PMN的整合素-CD11b的表达及PMVEC-PMN黏附率的变化.结果肢体IR后动物肺组织出现出血、水肿及PMN扣押等病理征象.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PMN数目显著增加(39.3±5.7 vs 19.6±2.8, P<0.01)、ICAM-1表达显著增强;应用CO后每高倍镜 PMN数目显著减少(28.3±3.8,P<0.01),ICAM-1表达显著降低,肺损伤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肢体IR患者血清使人PMVEC的 ICAM-1表达、PMN整合素的表达以及PMVEC-PMN黏附率均显著增高(分别为28.3±2.6 vs12.9±1.9、18.9±2.6 vs 9.8±1.2和30.7±2.9vs 13.4±1.1,P<0.01),应用CO后均显著降低(分别为19.9±2.1、14.1±1. 9和19.8±1.5,P<0.01).结论外源性CO可抑制肢体IR所致PMN在肺内扣押,其机制与其下调黏附分子表达、抑制PMN与PMVEC粘附有关.
推荐文章
外源性一氧化碳抗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一氧化碳
再灌注损伤
四肢
中性白细胞
胞间粘附分子1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游离脂肪酸刺激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巨噬细胞
脂肪酸,游离
炎症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
大气一氧化碳监测系统
大气
一氧化碳
监测
一氧化碳在镍表面的吸附
吸附
分波态密度
态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中性粒细胞肺内扣押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浸润 局部缺血
年,卷(期) 2005,(2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87-199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4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376-2491.2005.28.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晓光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 28 97 6.0 9.0
2 凌亦凌 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 198 1540 21.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一氧化碳
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浸润
局部缺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杂志
周刊
0376-2491
11-213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88
19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30
总下载数(次)
49
总被引数(次)
20530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