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肺脏的急性炎症性损伤为主,可合并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除躯体症状外,情感障碍是SARS患者的另一显著神经精神症状.目的:对SARS合并神经精神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科,呼吸科和放射科.对象:2003-02/05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确诊SARS病例325例,其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173例.方法:回顾分析325例SARS病例,其中173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神经精神损害的临床表现,眼底检查结果,部分死亡病例尸检病理结果.结果:①SARS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为53.2%,主要有以下几类:头痛116例(67.1%),头晕50例(28 9%),意识障碍18例(10.4%),精神障碍8例(4.6%),伴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者1例(0.6%),抽搐2例(1.2%),情感障碍53例(30.6%),其中焦虑35例(20.2%),抑郁11例(6.4%),自杀倾向2例(1.2%),恐惧13例(7.5%).②325例中,重症SARS 56例,伴发神经精神损害者47例,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轻症(P<0.01).③4例病例眼底检查显示视乳头边缘欠清晰,生理凹陷存在,静脉充盈.④2例死亡病例尸体解剖脑组织病理显示: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局部神经纤维出现脱髓鞘现象.结论:SARS神经精神损害症状多样,与病情轻重显著相关.病理检查可见脑水肿及神经元脱髓鞘等损害.
推荐文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脏器损害的探讨--附103例报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肺部病变
脏器损害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肌酸激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附首例报告
非典型肺炎,传染性
冠状病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肾上腺皮质激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心脏表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心脏损害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心电图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669例心理危机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心理学
应激
危机干预
情绪
急救
SARS病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损害症状的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心理学 病理学
年,卷(期) 2005,(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0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9.72
字数 11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2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君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128 872 15.0 23.0
2 唐亚梅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 49 248 8.0 13.0
3 张殷殷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 6 15 2.0 3.0
4 邢诒刚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 70 482 11.0 18.0
5 李建国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 73 415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肺炎
病毒性
心理学
病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