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来的地震预报,应该像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有预报不准的时候,但是有明确、可靠的观测依据,其中之一就是地面应变场变化图像.提供观测应变场变化图像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等值线图,而是要遵守可比、一致和有限3个原则.能够给出这样的图像,就是跨越性的、巨大的成功.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规划"十一五"地震预报实验场项目.应该循序渐进地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建立相对稀疏的、均匀的观测网,同时建立一些不同间距的试验性观测点;第二步再根据设防地震要求、构造影响以及试验性观测点的实践补充观测点.
推荐文章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近熔池应变场原位测量
数字图像相关
激光焊
应变场
地面观测业务调整给气象观测工作带来的变化
地面气象观测
业务调整
自动化
注意事项
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技术细节设计与实施
地面气象观测场
标准化
建设
南海
地面观测业务改革调整给气象观测工作带来的变化
地面观测业务
改革调整
人工观测
自动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面应变场变化图像的观测
来源期刊 国际地震动态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应变场 变化图像 实验场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
页数 5页 分类号 P3
字数 46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06.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泽华 66 736 17.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预报
应变场
变化图像
实验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地震动态
月刊
0253-4975
11-2362/P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8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