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06)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来制备高性能硅丙微乳液.着重探讨了有机硅氧烷单体及其滴加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发现引入1.5%的C-1706可将乳液涂膜的硬度提高到7.3,并将其吸水率降低到4.2;且当采用硅氧烷的后滴加方式时,可有效抑制乳液聚合过程中硅氧烷的水解和缩合反应.此外,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聚合产物涂膜形态和共聚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丙微乳液的粒径可控制在50~70 nm之间,C-1706的引入可有效提高微乳液的综合性能.
推荐文章
自交联型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乳液稳定性
乙烯基有机硅氧烷
乳液
稳定性
新型有机硅乳液消泡剂的制备
消泡剂
含氢硅油
聚醚
表面活性剂
羟基有机硅微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羟基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微乳液聚合
聚亚芳基有机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聚亚芳基硅氧烷
聚亚芳基有机硅树脂
耐高温
耐辐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有机硅氧烷对硅丙微乳液的影响
来源期刊 热固性树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硅丙微乳液 有机硅氧烷 改性 性能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4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432.2006.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 617 11782 48.0 73.0
2 张心亚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 196 3456 31.0 47.0
3 孙志娟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 30 648 14.0 25.0
4 黄洪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 209 3513 30.0 47.0
5 陈立军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 43 600 14.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6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丙微乳液
有机硅氧烷
改性
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固性树脂
双月刊
1002-7432
12-1159/TQ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29号
6-1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4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95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