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可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32只7d龄C57BL/6J幼新生鼠在浓度为(75±2)%的高氧状态下生活5d,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下,作为氧诱导模型组;另32只同日龄新生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生活,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法视网膜铺片及作视网膜冰冻切片GSA(griffonia simplicifolia lectin B4)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定量计算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结果:实验组新生鼠的视网膜血管在高氧中生长5d后,视网膜血管收缩、闭塞,出现大片无灌注区;回到正常空气环境下2d后,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回到空气中5d后,新生血管达到高峰.结论:该动物模型可重复性高,并可进行定量研究,是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和药物治疗的合适模型.眼科学报 2006;22:103-106.
推荐文章
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及特征
视网膜新生血管
氧诱导
小鼠
视网膜血管瘤增殖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视网膜血管瘤增殖
黄斑变性
模型,动物
定量氧致SD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制备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疾病模型
动物
建立眼内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探索
视网膜新生血管
相对缺氧
动物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立可定量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的探索
来源期刊 眼科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视网膜病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疾病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6,1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37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432.2006.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祖国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2 730 16.0 25.0
2 许传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9 185 6.0 9.0
3 邝文辉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 11 2.0 3.0
4 梁晓玲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 5 1.0 2.0
5 刘昳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2 19 2.0 2.0
6 谢素贞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网膜病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疾病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学报
季刊
1000-4432
44-1119/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46-30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