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为母本,鳜(Siniperca ahuasti)为父本,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后代.利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奥利亚罗非鱼、鳜及它们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染色体数目为2n=44,核型公式为6sm+24st+14t,染色体臂数(NF)=50;鳜鱼为2n=48,核型公式为8sm+4st+36t,NF=56;杂交后代为2n=44,核型公式为6sm+26st+12t,NF=50.经对比分析,杂交后代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核型相似.
推荐文章
甘蔗斑茅杂交后代BC1的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斑茅
甘蔗
ITS鉴定
核型分析
染色体遗传行为
奥利亚罗非鱼(♀)×鳜(♂)杂交后代的形态
奥利亚罗非鱼
远缘杂交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多元分析
吊兰染色体核型分析
吊兰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染色体体积
奥利亚罗非鱼(♀)×鳜(♂)远缘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
奥利亚罗非鱼
远缘杂交
子代
遗传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奥利亚罗非鱼(♀)×鳜(♂)杂交后代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来源期刊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远缘杂交 染色体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190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85
字数 20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968.2006.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德全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30 898 17.0 29.0
2 丁炜东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33 330 10.0 17.0
3 曹丽萍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9 389 11.0 19.0
4 吴婷婷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51 1509 23.0 37.0
5 贾永义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1 1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67)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奥利亚罗非鱼
远缘杂交
染色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月刊
1674-7968
11-3342/S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楼1053室
2-36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