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流动单元分类与划分的参数.对双河油田Ⅴ下油组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定量研究.对于取心井,利用岩心的物理分析资料,参照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聚类分析和流动分层指标方法,将其划分为4种流动单元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流动分层指标的分布范围.对于非取心井,利用取心井聚类分析的结果,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从而达到了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类型及其井间分布的目的.生产实践证实,运用这种研究思路划分流动单元的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程度高,说明了这种研究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推荐文章
特高含水油田高耗水层带识别方法研究——以双河油田为例
双河油田
高耗水层带
驱替倍数
识别方法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潜力分析--以双河油田437块为例
特高含水
开发潜力
剩余油
不稳定试井
双河油田
高含水油田储层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探析
流动单元
流动指标
定量化
双河油田
双河油田特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
双河油田
水淹层
测井曲线
特征
评价标准
解释精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含水油田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方法--以双河油田为例
来源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流动分层指标 双河油田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基础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9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41
字数 30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603.2006.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明高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32 354 12.0 17.0
2 彦其彬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流动分层指标
双河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双月刊
1009-9603
37-1359/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