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对它的未来有人持悲观态度,其理由无非有二:几千年来历代大师己有种种探索成果,各种形式风格己经穷尽,今人很难有新的作为,这是其一;其二,用综合质材和多种手段创造出的装置艺术,在环境中形成的效果和震撼力,以及所具有公众性,大大高于雕塑,在这种情况下,雕塑讓位于运用综合材料的"装置",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这是站不住脚的两条理由.因为雕塑艺术之所以产生,是人类为了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这种特定的手段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程中,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丰富着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变化着的客观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明,人们新的认识、思考和智慧,都会给雕塑艺术以新的资源、新的刺激力和推动力.近几十年来,西方装置艺术盛行,但雕塑艺术在全世界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便生动地说明雕塑艺术消亡论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推荐文章
刚柔相济理念对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启示
中小学教师
刚性管理
柔性管理
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共建医学院校考试新风
考风
管理
诚信考试教育
教学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刚柔相济的个性风格——吴为山的雕塑艺术
来源期刊 美术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探索与建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术研究
双月刊
0461-6855
11-1190/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2-172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3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4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