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在承受着“物质贫困”的同时,也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威胁。现实中,一些贫困生人生观相当消极,自我意识十分封闭,心理压力非常沉重,这种精神面貌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很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实际,探索有效的心理扶贫工作之路,就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心理扶贫工作应紧密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贫困生走出消极思想的误区由于特殊生活经历,贫困生对贫困有着具体而深刻的体验:为了供孩子上学,家里省吃俭用,四处借债;为了节约手中有限的钱,他们不仅要“量入为出”,甚至还要“斤斤计较”……。可以说,每一个贫困生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些特殊经历使得贫困生更关注自身物质利益的得与失。面对校园里一些同学的富裕与潇洒,面对社会上绚丽多姿的物质生活,一些贫困生往往不能摆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极易产生消极的人生观。部分贫困生只关心个人的境遇和前途,短浅地认为自己上学就是为了摆脱自身和家庭的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