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如果追溯经济学的“根”,显然,道德哲学是经济学的母体。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看不见的手之后,又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了道德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在晚年,他不再将社会秩序的希望寄托于看不见的手,而是呼吁伦理道德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民众、特别是有权势的人物来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文条件。
推荐文章
论经济学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经济学课程
教学
人文素质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差异辨析
生态经济学
传统经济学
愿景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生态恢复经济学
生态恢复经济学
学科地位
学科特点
学科内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济学中的科学与人文
来源期刊 经济研究信息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经济学 科学与人文 《道德情操论》 《国富论》 道德哲学 道德体系 社会秩序 伦理道德 人文条件 社会发展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F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经济学
科学与人文
《道德情操论》
《国富论》
道德哲学
道德体系
社会秩序
伦理道德
人文条件
社会发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经济研究信息
月刊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出版文献量(篇)
721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