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诱发性大鼠MPM发生、发展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认识其演变过程,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Wistar大鼠100只作为实验组,右侧胸膜腔闭式染尘法注入石棉纤维混悬液40mg.从诱发注射后3个月开始,每隔1~3个月分批CT扫描,死亡或垂死动物尸体解剖,最后证实实验组MPM 66只.结果 30天以内为单层增生期,30天以后出现复层增生,110天出现多形性增生,285天产生MPM.镜下三种组织类型.另见细胞形态多样改变,35例免疫组化33例EMA及Vim阳性.结论 间皮细胞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增生性改变,并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发展为癌前增生性病变,最后演变成MPM.间皮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特征,构成了组织学类型的复杂性和特有的免疫组化特点.这种特点不仅在阐明肿瘤的组织发生上有理论意义,且有临床实用价值,可用于诊断和鉴别.
推荐文章
实验性大鼠胸膜恶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大鼠
胸膜恶性间皮瘤
病理组织形态
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胸膜恶性间皮瘤
影像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实验性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大鼠
恶性胸膜间皮瘤
病理
相关分析
基于SEER数据库对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
预后
危险因素
SEER数据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性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理演变过程
来源期刊 肿瘤防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鼠 恶性胸膜间皮瘤 病理 分化 增生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3-744,757,77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4.3
字数 25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71/j.issn.1000-8578.2006.10.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川 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病理科 35 100 6.0 8.0
2 金淑珍 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病理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鼠
恶性胸膜间皮瘤
病理
分化
增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肿瘤防治研究
月刊
1000-8578
42-1241/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38-70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9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0165
相关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