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的原址并非在今天这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平地上。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王废帝号称王,从外地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才始为都城。自此以后,沧海桑田、人间动荡,这座城市犹如它千年未变的名姓一样,始终牢牢扎根于东经102°54’至104°53’,北纬30°05’至31°26’之间那片平整而富足的土地上。据清末宣统元年出版的《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有大小街道516条。今天,这些古老的街巷大多已变得更加现代,更为壮丽,但也有一些古街保留了历史的片断,传承着古今的嬗替与融通。在德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心中,都市是一系列图画式的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其实作为城市最为显著的要件,街道比城市更富于象征性的意义,它构筑了城市的骨架,串联起它运动的经脉;它比城市更具体地书写出自己的符号语言,表达着自身的象征语意。而成都的魅力,正在于这座城市象征性符号的丰富多彩,这些丰富多彩的细节,无不鲜活地体现于成都的街巷之间,显现在街巷中那些川流人群的面容之上。
推荐文章
中国茶的象征性价值与符号消费
中国茶
符号消费
象征性价值
品牌构建
符号象征手法在年画中的运用研究
年画
符号象征法
现代设计
符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街道:成都的象征符号
来源期刊 度假旅游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宣统元年 成邑 古蜀国 象征性符号 本雅明 川流 象征意义 象征符号 它比 春熙路
年,卷(期) 2006,(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9
页数 6页 分类号 K927.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宣统元年
成邑
古蜀国
象征性符号
本雅明
川流
象征意义
象征符号
它比
春熙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度假旅游
月刊
1672-7517
34-1271/G0
大16开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天都大道10号
26-2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43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1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