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摘要: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可逆性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及电刺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成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动物模型,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神经颗粒素磷酸化水平(p-Ng)以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脑缺血及电刺激不同时间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脑缺血3 h p-Ng即开始增加,脑缺血1d后p-Ng水平达到高峰,缺血组为120.7±4.9,电针组为100.2±6.0(P<0.05);而缺血6 h CaN开始发挥去磷酸化作用,至缺血3 d后CaN免疫水平达到高峰,缺血组为44.0±3.7,电针组为48.9±3.3(P<0.05);随缺血时间延长,其免疫活性渐丧失.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作用参与了缺血神经元损伤过程.电针刺激有可能通过维持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的平衡,而发挥保护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作用.
推荐文章
植物蛋白磷酸化的检测方法
蛋白磷酸化
蛋白激酶
植物
氯胺酮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p38蛋白磷酸化激活的影响
脑片
缺血再灌注
氯胺酮
p38
免疫印迹法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
氯吡格雷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
血小板活化
受磷蛋白磷酸化调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缺血性心脏病
2型肌浆网钙泵
受磷蛋白
磷酸化修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缺血后可逆性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及电刺激对其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脑缺血 可逆性蛋白磷酸化 神经颗粒素 钙调蛋白磷酸酶 电刺激
年,卷(期) 2006,(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3-60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22.8|R25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349.2006.07.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海鸥 65 249 8.0 11.0
2 吴军 117 712 14.0 21.0
3 李玲 134 1324 18.0 31.0
4 胡俊 26 103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缺血
可逆性蛋白磷酸化
神经颗粒素
钙调蛋白磷酸酶
电刺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半月刊
1672-1349
14-1312/R
大16开
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200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6536
总下载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