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抽运耦合技术是获得高功率激光器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国外最新提出的一种利用二元金属衍射光栅进行侧面抽运耦合双包层光纤(DCF)激光器的方法,利用严格的矢量衍射理论,证明了这种二元金属衍射光栅虽然对TM偏振模有近94.4%的衍射效率但是对TE偏振模最大只有35%的衍射效率,因此对入射光存在严重的偏振依赖性.在综合考虑了对不同入射偏振光均具有较高衍射效率以及多层金属衍射光栅的工艺制作难度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层阶梯状的金属光栅结构,该结构对入射的TE偏振光最大能达到72%的耦合效率,并且对TM偏振也保持较高的耦合效率,而且随着阶梯层数的增加,耦合效率将进一步增大.同时给出了金属衍射光栅的周期与厚度对+1阶和-1阶后向衍射波的衍射效率的影响.
推荐文章
一种新型制氢技术
氢能
燃料电池
硼氢化钠
一种新型永磁磁力耦合器进风孔的仿真研究
永磁磁力耦合器
进风孔
Fluent
倾斜开孔
一种新型弯管机
弯管机
工作原理
弯管椭圆度
劳动强度
工作效率
一种新型互补电容耦合ESD保护电路
静电放电
保护电路
互补式电容耦合电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有效的侧面抽运耦合技术
来源期刊 中国激光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双包层光纤 衍射光栅 耦合效率
年,卷(期) 2006,(11) 所属期刊栏目 激光器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7-145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253
字数 39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8-7025.2006.1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简水生 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163 1433 20.0 26.0
2 张帆 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39 239 8.0 13.0
3 王春灿 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26 124 6.0 9.0
4 童治 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16 127 6.0 10.0
5 宁提纲 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91 482 13.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纤激光器
双包层光纤
衍射光栅
耦合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激光
月刊
0258-7025
31-1339/TN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上海800-211邮政信箱
4-201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9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105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