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以主动回避反应和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为指标,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后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和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选取清洁级24月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脐血单个核细胞组,12只/组.选取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产科的健康足月妊娠产妇(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菌条件下穿刺脐静脉,收集胎盘脐血后体外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模型对照组、脐血单个核细胞组应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椎动脉烧灼和颈总动脉夹闭.造模后24 h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颈内动脉输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脐血单个核细胞6×109 L-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电生理的改变.结果:实验选用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率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90.0±4.3)%,(42.5±5.0)%;(92.5±5.0)%,(45.8±3.6)%;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脐血单个核细胞组显著提高(P均<0.01).②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的变化:模型对照组诱导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91%,17%,χ2=13.59,P<0.01;91%,25%,χ2=10.97,P<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诱导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χ2=4.44,P<0.05;χ2=4.20,P<0.05).③各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给予高频刺激后群体电位振幅的变化:造模后4,8周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均<0.01).④各组高频刺激前后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后4,8周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均<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使大鼠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率、群体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引起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而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显著易化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