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通过对两种生长在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附近铜矿渣上的植物艾蒿、羊蹄进行调查和铜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有比较高的生物量,均为铜尾矿渣上的优势植物,其根周围土壤的铜含量高.艾蒿根、叶中铜含量分别为37.74~66.14 mg·kg-1、40.71~93.14 mg·kg-1;羊蹄根、叶、穗中铜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7.49~49.90 mg·kg-1、56.55~131.81 mg·kg-1、43.21~76.51 mg·kg-1(含铜量均以干重计),且铜在两种植物中的分布均表现为地上部高于地下部.研究还发现,两种植物对铜的耐受机制相同,表现出较强的蓄积铜的潜力,因此两者均可作为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先锋物种.
推荐文章
两种生长在铜矿渣上的菊科植物的铜含量
艾蒿
滨蒿
菊科植物
生物修复
麻阳铜矿植被组成特征及优势种植物铜含量
优势种
金属型植物
头花蓼
酸模
地枇杷
北山荒漠景观区金、铜矿床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
植物地球化学
金、铜矿
荒漠景观区
北山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生长在铜矿渣上的植物中铜含量的测量与分析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艾蒿 羊蹄 生物修复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1-392,410
页数 3页 分类号 X5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151.2006.04.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樊文华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0 646 14.0 23.0
2 薛晓光 9 52 4.0 7.0
3 王晓东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 12 3.0 3.0
4 李慧峰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0 258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1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蒿
羊蹄
生物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8151
14-1306/N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5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