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要有相应的社会规范和要求。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着社会价值的导向。“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社会规范对社会发展的调节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向,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不良的一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来源期刊 支部生活(山东)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文明程度 物质生活条件 调节作用 社会规范 社会风气 社会价值
年,卷(期) zbshsd_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
页数 1页 分类号 D6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文明程度
物质生活条件
调节作用
社会规范
社会风气
社会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支部生活(山东)
月刊
1004-0161
37-1001/D
济南市市中区纬一路482号
24-15
出版文献量(篇)
8633
总下载数(次)
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