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Roth等人提出的离子捕获机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理论与试验现象不符的原因,采用频率为1~20kHz的正弦电压试验了<5 mm空气间隙的介质阻挡放电(DBD)电极.试验未能将大气压下空气中的丝状放电转变为辉光放电.研究表明离子捕获机理存在理论缺陷,不适合作为APGD的理论解释.
推荐文章
利用液体阻挡介质产生空气中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的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功率
传输电荷
锥电极
甲基硅油
空气中介质阻挡大气压辉光放电特性的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DBD)
大气压辉光放电(APGD)
发光特性
驻极体
空气源高频圆管型DBD臭氧产生的实验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DBD)
臭氧产生
高频
圆管型
干空气
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尾气
堆肥尾气
臭味
GCMS
21种气体
NH3和H2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DBD电极在空气中产生APGD的研究
来源期刊 高电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气压辉光放电 离子捕获机理 介质阻挡放电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高电压新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M836
字数 28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520.2006.03.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兰均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61 723 16.0 24.0
2 张乔根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156 1936 24.0 35.0
3 丁兆军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 31 2.0 2.0
4 岳永刚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5 31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气压辉光放电
离子捕获机理
介质阻挡放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电压技术
月刊
1003-6520
42-1239/TM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143号武汉高压研究所
38-2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89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1812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