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普通系和体育系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现状及肥胖发生率.方法:测试在2006-06进行.选择湖北省长江大学二、三年级大学生665人,年龄19~22岁,其中体育学院学生235人(男172人,女63人),普通院系学生430人(男232人,女198人).所有受试者测试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肩胛下皮褶厚,计算体脂百分比、瘦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评估肥胖发生情况(男生体脂百分比>18%,女生体脂百分比>25%为肥胖).结果:665人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检出率:普通系男生为5.2%,女生为6.5%;体育系男生为1.4%,女生为3.5%.普通系高于体育系(P<0.01).②体脂百分比:体育系男生低于普通系男生[(11.46±1.49)%,(13.50±2.44)%,t=-1.73,P<0.01];体育系女生也低于普通系女生[(13.50±2.44)%,(22.69±3.71)%,t=4.77,P<0.01],但普通系学生的均值仍在正常范围内.③除腹部脂肪外,体育系男生身体成分的各指标均优于普通系男生(P<0.01);除肩胛下皮褶厚度外,体育系女生身体成分的各指标均优于普通系女生(P<0.01).结论:①该校大学生肥胖发生率不高.提示大学生只要坚持一般的身体锻炼就可达到健身防止肥胖的目的,不必追求大运动量.②体育系大学生的体质量和瘦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系大学生.③运动可改变身体局部脂肪的分布,且存在性别差异.
推荐文章
大学生身体意象障碍及影响因素
身体意象障碍
大学生
浅析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与减肥行为的关系
身体自我认知
减肥行为
认知偏差
现状调查
浅议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大学生
终身体育
体育教育
社会支持对体育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社会支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皮褶法评估体育系与其他系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差异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学生 身体成分 肥胖症
年,卷(期) 2006,(40) 所属期刊栏目 运动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38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40.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方勇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9 31 4.0 5.0
2 殷学锋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26 168 6.0 12.0
3 常燕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3 3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学生
身体成分
肥胖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