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林分结构上,表现为李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水平方向上的交错和镶嵌性,较纯茶园复杂完善;在时间结构上,表现为李茶生长在时间上具有部分重叠和互补协调性;在茶树的生理特性上,间作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与纯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差别不大,而茶树的呼吸速率、蒸腾强度均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且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可见,李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推荐文章
林木立体经营模式中栗茶混交模式综合效益研究
林木立体经营
板栗
茶树
综合效益
沙质海岸木麻黄+湿地松林不同混交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沙岸
木麻黄
湿地松
防护林
混交林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混交模式对茶园产量、天敌和主要害虫的影响研究
混交茶园
茶园害虫
种群动态
回归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李茶混交模式效益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李茶混交 纯茶园 效益分析
年,卷(期) 2006,(15)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8-3649,36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S318
字数 29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6.15.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德玉 3 1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李茶混交
纯茶园
效益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