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调查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以揭示其人际交往规律,为中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05-03随机抽取江西省南昌、新余、吉安等地市初、高中学生共4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人际关系问卷,从人际交往类型、人际关系建立能力和人际关系维持能力等3个方面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和特点进行测查.人际交往类型20题,包含主动性、支配性、规划性和开放性4个维度,分为主动/被动、支配/依从、规范/随便、开放/闭锁等8个方面;人际关系建立能力15道题;人际关系维持能力16道题,包括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和平息人际冲突能力两个方面.全部采用5级记分法,完全符合记5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分数越高,表明人际关系质量越好,具体体现为人际交往类型上属于主动、支配、规范、开放,人际建立和维持能力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问卷现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74份,剔除无效问卷46份.共有合格问卷328份,有效率87.7%.①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人际交往类型上差异显著[F(1.327)=4.969,P<0.05].与男学生相比,女学生的在人际交往上表现的更为主动和开放,态度更为规范和严谨,同时表现为支配性水平更高.女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高于男学生,差异有显著性[t=2.446 P<0.05].女学生在友好相处能力和冲突平息能力等方面均高于男学生,即女学生的人际关系维持能力总体好于男学生.②不同地域的中学生人际交往类型在支配/依从类型、规范/随便人际交往类型、主动/被动交往类型上差异均显著[F(1,327)=17.333,P<0.000];[F(1,327)=4.504,P<0.05];[F1.327)=16.150,P<0.000].不同地域的中学生在友好相处能力、冲突平息能力上差异显著[F(1.327)=16.007 P<0.05];[F(1,327)=40.379,P<0.05].在友好相处能力上性别与地域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显著[F(1,327)=4.790,P<0.05].结论:中学生人际关系总体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女学生在人际交往类型的各个方面都要好于男学生,女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能力和人际关系维持能力均强于男学生.来自农村的不同性别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维持能力好于城市男女中学生.
推荐文章
影响高一学生人际关系的人格因素研究
中学生
人际关系
人格
艾森克人格问卷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探析
高职学生
人际关系
症状自评量表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初中生
人际关系发展
自我概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学生人际关系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学生 人际关系 问卷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95.6
字数 39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0.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建平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55 496 14.0 20.0
2 陈美荣 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 15 241 6.0 15.0
3 曾晓青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8 320 8.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8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学生
人际关系
问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