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高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发病相关,胱硫醚β-合酶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其基因突变是不是脑梗死的潜在的遗传候选因素尚不清楚.目的:从遗传基因变异的角度观察胱硫醚β-合酶基因T833C位点、G919位点碱基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病例组:100例,为2003-04/2004-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患者.均是发病2 d内住院、年龄≤45岁的青年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00例,为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青年人.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空腹及负荷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对所有受试者的胱硫醚β-合酶基因T833C位点,G919A位点进行检测.结果:2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胱硫醚β-合酶基因T833C位点,G919A位点基因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纯合子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G919A,T833C各基因型间有显著差异(P<0.001);二个位点突变结果LSD-t检验显示: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与野生型,C杂合子与野生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胱硫醚β-合酶基因T833C,G919A位点突变均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增高.②胱硫醚β-合酶基因G919A和T833C基因突变与青年脑血管病发病无直接相关性.
推荐文章
金属蛋白酶家族系主要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分析
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率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检查
早期诊断率
缺血性卒中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病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变
中医证型
相关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胱硫醚合酶 DNA突变分析 脑梗塞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1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18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10.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明姬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肾病内科 47 310 9.0 15.0
2 南光贤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 43 185 8.0 11.0
3 王利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 21 9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胱硫醚合酶
DNA突变分析
脑梗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