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叙事学逐渐走出解构思潮的阴影,再度崛起,迅速跃居为文学研究的一门显学.后经典叙事学不是一元的理论流派,而是繁杂的“批评画框”,是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修辞性叙事学、历史文化叙事学等诸多新叙事理论的“杂合”.本文从读者和语境两个维度出发,着力探讨了不同派别的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的排他性与互补性.文章认为,后经典叙事学不仅有必要吸收经典叙事学的有益成分,不同派别的后经典叙事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减少排他性,增强互补性,实现叙事学理论的多元化.
推荐文章
中国与欧盟对外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中国
欧盟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
产业内贸易互补指数
论词汇语法互补性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词汇语法
互补性
功能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性探讨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互补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后经典叙事学的排他性与互补性
来源期刊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后经典叙事学 排他性 互补性 多元主义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理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0-297
页数 分类号 I109.9
字数 108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尚必武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68 543 13.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后经典叙事学
排他性
互补性
多元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半年刊
32开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