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制碳化硅吸波纤维,首次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聚铁碳硅烷(PFCS),PFCS经多孔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和在N2中1320℃连续烧成,可制得连续含铁碳化硅(SiC(Fe))吸波纤维;用SiC(Fe)纤维与环氧树脂制备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XPS剖面分析、Raman光谱表明:纤维表面有一层厚约100 nm的富碳层,由表及里铁的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游离碳的排列逐渐规整化.研究了碳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碳的存在有利于纤维电阻率的降低,复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增大.
推荐文章
以异型碳化硅纤维为吸收剂的结构吸波材料设计
雷达吸波材料
碳化硅纤维
阻抗匹配设计
竹节状碳化硅晶须吸波性能研究
竹节状
碳化硅晶须
吸波性能
含碳化硅纤维正交电路屏的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
吸波材料
碳化硅纤维
正交电路屏
化学镀镍
碳化硅及碳化硅制品
碳化硅
粉体合成
碳化硅制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连续含铁碳化硅纤维及其结构吸波材料的研制
来源期刊 复合材料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铁碳硅烷 连续SiC(Fe)纤维 结构吸波材料 游离碳 XPS剖面分析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343.6
字数 3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851.2007.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文芳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57 1463 20.0 30.0
2 李效东 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100 989 16.0 24.0
3 王军 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81 750 15.0 22.0
4 陈志彦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7 48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81)
二级引证文献  (61)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铁碳硅烷
连续SiC(Fe)纤维
结构吸波材料
游离碳
XPS剖面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复合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851
11-1801/TB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7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0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