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寻找新的含噻唑杂环的先导化合物,利用2-硫代-1,3-噻唑烷与氯甲酸酯在三乙胺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11个2-硫代-1,3-噻唑烷-3-甲酸酯类化合物,并利用1H NMR、IR、 MS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ray单晶衍射测定了2-硫代-1,3-噻唑烷-3-甲酸苯酯(3i)的晶体结构,证实反应产物为硫酮式而非硫酯式结构.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杀虫活性,其中3c、3f、3h、3k在500 mg/L下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的致死率均在70%以上.
推荐文章
3-(2-氨基-2-硫代乙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3-(2-氨基-2-硫代乙基)苯甲酸甲酯
苯甲酸甲酯
多氯甲基物循环
脒类盐酸盐
1,3-丙二硫醇替代试剂1-(1,3-二噻-2-亚基)丙酮的缩硫醛/酮化反应
(二噻亚基)丙酮
代硫醇试剂
缩硫醛/酮化反应
3-取代苯甲酰氨基-2-硫代-2,4 -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的新合成法
2-硫代-2,4-噻唑烷二酮
合成
机理
生物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硫代-1,3-噻唑烷-3-甲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来源期刊 农药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2-硫代-1,3-噻唑烷 氨基甲酸酯 合成 生物活性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26.25
字数 16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8-7303.2007.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德隆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115 750 14.0 21.0
2 谭成侠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98 568 11.0 17.0
3 翁建全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80 452 10.0 16.0
4 刘会君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31 194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硫代-1,3-噻唑烷
氨基甲酸酯
合成
生物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药学学报
双月刊
1008-7303
11-3995/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2-94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55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