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掀起了大规模的建造活动,当时被称为“摩天楼”的高层建筑尤为引人瞩目。本文就此分别从感性和理性两种角度进行阐述,试图再现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形象本质,并借由“摩天楼情结”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出“摩天楼”作为“魔都”上海的一个典型符号在普通市民心目中乌托邦式的幻想地位,以此来揭示其长盛不衰的背后原因。
推荐文章
首席公馆:让您回味30年代上海滩豪门
30年代
上海滩
上流社会
历史
大户
蜗居年代的上海“鸳鸯楼”
上海
鸳鸯
年代
住房面积
黄浦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摩天楼,一个时代的膜拜在上海,1920-30年代
来源期刊 建筑与环境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摩天楼 情结 近代上海 大都会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1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TU97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喆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9 6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摩天楼
情结
近代上海
大都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与环境
双月刊
1819-6217
广州市流花路97号
出版文献量(篇)
3242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