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利培酮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方法 以迪马C 18反相柱( 4.6 mm×150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1甲酸铵(体积比90∶10),流速为1 mL·min-1,柱温:25 ℃,以醋酸乙酯-二氯甲烷(体积比4∶1)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对利培酮(m/z 411→191)和内标拉莫三嗪(m/z 256→145)进行测定.结果 利培酮的高(50 μg·L-1)、中(25 μg·L-1)、低(1 μg·L-1)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6%,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0%;最低检测浓度为0.5 μg·L-1;线性范围为:0.5~100 μg·L-1,回归方程为F=55.9562ρ-0.3423,r=0.999(n=8).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利培酮的浓度
来源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利培酮 血药浓度 拉莫三嗪 反相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电喷雾法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8-5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27.2
字数 28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783.2007.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转萍 广东药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39 317 8.0 16.0
2 廖日房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78 327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利培酮
血药浓度
拉莫三嗪
反相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电喷雾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783
44-1733/R
大16开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46-14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