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室内研究了熊蜂微孢子虫对熊蜂的危害,结果得出:N.bombi对不同B.lucorum蜂群的同日龄工蜂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说明熊蜂个体间抗微孢子虫病的能力不同;微孢子虫感染的工蜂幼虫、工蜂蛹、成年工蜂以及蜂王没有呈现任何能诊断的特有外部症状.感病蜂王平均产卵力降低,比健康蜂王平均推迟2~3天产卵,被感染的子代蜂王比健康蜂王推迟2~4天产卵,产卵力也降低,感病蜂王产的卵未发现感染微孢子虫,说明熊蜂微孢子虫不是通过垂直传播的.
推荐文章
我国四省区熊蜂中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
熊蜂
微孢子虫
SSUrRNA
感染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熊蜂中的微孢子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
熊蜂
微孢子虫
检测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密林熊蜂的致病机理
密林熊蜂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超微结构
qPCR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熊蜂短膜虫
熊蜂短膜虫
PCR技术
内转录间隔区
熊蜂
检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熊蜂微孢子虫对熊蜂的危害
来源期刊 蜜蜂杂志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熊蜂 熊蜂微孢子虫 感染率 蜂王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895.2
字数 36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9139.2007.09.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125 1173 20.0 29.0
2 安建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76 1188 21.0 30.0
3 彭文君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76 901 19.0 26.0
4 李继莲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41 436 12.0 20.0
5 黄家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46 482 13.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熊蜂
熊蜂微孢子虫
感染率
蜂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蜜蜂杂志
月刊
1003-9139
53-1061/S
大16开
昆明市盘龙区北辰小区68幢D座《蜜蜂杂志》社
64-4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39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7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