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用自体肺氧合的双心室体外循环是否比采用膜肺氧合的常规体外循环对肺组织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只小猪随机分为双心室体外循环组(实验组)和常规体外循环组(对照组).双心室体外循环方法是在升主动脉、左右心耳和肺动脉插管后,通过左心耳和升主动脉插管组成左心灌注系统,通过右心耳和肺动脉插管组成右心灌注系统.两组均测定转流前、阻断主动脉60min和转流结束时的肺静态顺应性.测定试验前后两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检测实验前后灌注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变化.实验结束时取左下肺小块组织测湿干比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湿干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灌注液中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和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双心室体外循环较之常规体外循环对肺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双心室转流下体外循环模式的构建及改良实验
体外循环
自体肺氧合
双心室转流
肺保护
盐酸氨溴索在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肺损伤
盐酸氨溴索
体外循环
肺表面活性物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心室体外循环的肺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0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54.1
字数 33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392.2007.05.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慧敏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 139 378 8.0 12.0
2 刘中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 156 455 9.0 13.0
3 黄惠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 15 69 5.0 8.0
4 孔祥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 16 43 4.0 6.0
5 马良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 4 9 2.0 3.0
6 赵曙光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胸外科 14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体外循环
缺血再灌注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008-0392
31-1901/R
大16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72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34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