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远端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泌酸功能及其与黏膜病理改变、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4 h pH监测仪测定51例残胃患者空腹胃内pH值,根据24 h胃内平均pH值分为低泌酸组(pH≥3)和正常泌酸组(pH<3).胃镜观察残胃黏膜以及Hp检测.结果 低泌酸组患者35例,其中29例黏膜呈重度萎缩;正常泌酸组16例,其中4例呈重度黏膜炎症(P=0.006).胆汁反流率在低泌酸组和正常泌酸组分别为37.4%和18.7%(P=0.014).两组间Hp感染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62.7%的患者胃酸分泌减少,但却接受了抑酸药物药物治疗.结论 24 h动态胃pH监测可有效评价残胃患者胃黏膜泌酸功能.胆汁反流和残胃炎程度与黏膜泌酸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推荐文章
原位肝移植对胃黏膜pH的影响
原位肝移植
胃黏膜pH
胃黏膜PCO2
动脉血气分析
影响残胃泌酸功能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24h动态胃pH监测
残胃
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
胃特安片对阿司匹林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阿司匹林
胃特安片
胃黏膜损伤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pH监测对残胃黏膜泌酸功能的应用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基层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氢离子浓度 胃酸 胃残端 幽门螺杆菌
年,卷(期) 2007,(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5-178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4
字数 17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07.1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应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22 103 6.0 9.0
2 姜春萌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33 256 9.0 15.0
3 姜铀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16 192 7.0 13.0
4 朱庆华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4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氢离子浓度
胃酸
胃残端
幽门螺杆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基层医药
半月刊
1008-6706
34-1190/R
大16开
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82-948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911
总下载数(次)
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