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Na2CO3浓度逐渐增加时,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在溶液中从胶束转变成蠕虫状胶束的过程.首先测量体系剪切粘度(η)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然后由动态振荡实验得到复合粘度(|η|)、动态模量(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结构松弛时间τs)等物理量.应用Cox-Merz规则和Cole-Cole图,证明NaOA(0.040~0.080 mol/L)/Na2CO3(0.25~0.50 mol/L)体系形成蠕虫状胶束,且蠕虫状胶束的动态粘弹性在NaOA(0.050~0.080 mol/L)/Na2CO3(0.35~0.45 mol/L)范围是符合Maxwell模型的线性粘弹性流体.
推荐文章
油酸钠蠕虫状胶束的性质及驱油效率研究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驱油效率
纳米ZnO对CTAC蠕虫状胶束流变性能的影响
清洁压裂液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纳米材料
拟交联
线性黏弹性
流变性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链长对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蠕虫状胶束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链长
制备
尾渣十水碳酸钠重结晶法制备一水碳酸钠工艺研究
ADC发泡剂
蒸发结晶
十水碳酸钠
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由碳酸钠诱导形成的油酸钠蠕虫状胶束的流变学性质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油酸钠
年,卷(期) 2007,(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18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31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7-7351.2007.17.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丽 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5 221 8.0 14.0
2 李干佐 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0 2138 27.0 39.0
3 郑利强 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1 566 12.0 23.0
4 孙立新 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121 6.0 10.0
5 曹泉 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2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77)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蠕虫状胶束
流变性
油酸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论文1v1指导